Search

【#黃國富:在大馬的「中國故事」 🇲🇾 🇨🇳】

「華僑?華人?祖國?祖籍國?」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#黃國富:在大馬的「中國故事」 🇲🇾 🇨🇳】

「華僑?華人?祖國?祖籍國?」下方圖片為馬來西亞歌手蔡恩雨,她在2018年上中國節目《中華情》,分享其到天安門觀看升旗儀式的心情不禁落淚,說道「回家了」以及「希望能夠到祖國(中國)發展」。此「祖國論」隨即引發極大爭議,後蔡恩雨出面致歉,表示自己用詞不當,且一直深愛馬來西亞。此爭議背後反映了什麼問題?
.
事實上,在馬來西亞的華文語境下,許多華人將「祖國」理解為祖先來自的國家—中國,不太使用「祖籍國」這個詞彙。但是,因為和中國在各方面更密切的往來和交流,且加上近年中共政府意圖模糊「祖國 / 祖籍國」之間的界線,以及大力度推行僑務政策模糊「華僑 / 華人」的國籍界線,混淆也開始出現。
.
再者,中國在崛起的過程中,對馬來西亞政經文教各領域的滲入,多如鴨子划水。其透過各種媒體平台和形式連結流行文化,將更細緻的意識形態(以 #中國夢 與 #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為核心)建構和說服訊息結合,營造現代盛世強國的形象,滲入新世代的日常生活,影響其價值觀與世界觀。
.
這些訊息內容多以正能量、趣味、輕鬆與歡快節奏,描繪城市中物質豐裕、光鮮亮麗的「中國故事」,因此對於新世代而言,他們對歷史較為碎片的認知和沒有厚重情感包袱下,這些內容對他們或許具有直觀的吸引力,認為這是一個「好」國家的樣板,進而對中國建立過度美化和理想化的認知。然而,這樣的美好認知背後,或許也反映了人們對於民主的失望...
.
#中國 #馬來西亞 #馬來西亞華人 #挺中 #抗中 #華人 #族群 #民主 #香港 #台灣 #祖國


Tags:

About author
《轉角國際》將「國際事件」解構成點、線、面,三種衡量向度:「點」,是傳統想像中的「國際新聞」,回應彼地所發生的種種即時大事;「線」則延伸於點,藉由新聞來解讀宏觀的世界局象;「面」,才是所謂的「國際觀」,除了掌握訊息脈動外,對於我們身處的世界,也能具備獨立思考、提出自我觀點的能力。 點、線、面,三者串連,《轉角國際》期望能拉起那條「線」—在新聞之後,拉起脈絡;在趨勢之前,集結觀點。 比起展示「國際觀的高度」,我們更希望《轉角》的轉動能「碾平」眼下國際報導的種種資訊門檻,與讀者們一同尋找那塊屬於自己的「國際視角」——至少至少,我們端出來的不會是冷門毒藥。 這裡是udn,我們是《轉角國際》。
作一扇看懂世界的窗。
View all posts